• <rp id="0su05"></rp><rp id="0su05"></rp><cite id="0su05"></cite>

    <cite id="0su05"><form id="0su05"></form></cite>

        環球時報:國企構筑大國經濟基石

        瀏覽量:1902 作者: 來源:國資委網站 時間:2012-04-20 【字號:

        歐洲五十強一半是國企 日韓崛起時國企立大功
          國企在俄羅斯人心中曾經是國家的脊梁,但私有化浪潮完全讓俄羅斯失去了能與西方跨國資本抗衡的工業體系,淪為中東和非洲一樣的資源和原料出口國了。對于近來俄羅斯即將開始的第二輪國企私有化改革,莫斯科大學教授奧利加向《環球時報》記者談起曾經輝煌一時的國企時感慨不已。事實上,不僅在俄羅斯,近來美歐大量出資收購陷入困境的大企業,被認為是西方用國企化來拯救國家,國企和私企孰優孰劣也成為激烈爭論的問題。在歐洲,多國政府擁有控制權的空客公司被認為是打破美國壟斷的最成功國企;英國鐵路部門私有化后5年,接連發生13起嚴重傷亡事故,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接收。在東方的日本、韓國,最風光、最賺錢的是民企,但真正支撐國家的則是各類國企。一些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改革國企絕不是消滅國企,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國企都是崛起中國家的支柱。
          俄羅斯國內稅收主要靠國企
          俄羅斯將再次向國有企業開刀,俄羅斯《報紙報》410以此為題報道稱,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在當天的政府會議上表示,俄政府應在今年71日以前公布俄國有企業的全部清單,并逐一解釋每家企業必須由國家持有份額的原因。對于那些不必保留國有控股的企業,政府將出臺具體私有化計劃。
          梅氏這一舉動被稱為“2.0版私有化,成為俄國內爭論的焦點。俄經濟學院院長古里耶夫與耶魯大學教授齊溫斯基在俄媒上撰文稱,政府將出售數十家重要國企的股份,為國庫增收數萬億盧布;這一計劃還將促進民間投資,促使國企改善管理。但俄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亞歷山大·奧辛指責,通過出售國有資產來解決財政問題是一種短視行為,國家將失去未來的依托
          俄新網稱,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私有化進程給俄羅斯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俄羅斯戰略企業被私人寡頭和外國資本控制,國家安全乃至整個經濟受到很大威脅。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20世紀90年代,俄經濟寡頭利用私有化輕易掌握絕大部分國有財產和資源,僅22家大型私人企業就控制了俄羅斯企業總收入的40%。直到2004年,普京將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等寡頭清除后,俄羅斯國有公司產值才恢復到占GDP25%。據世界銀行報告,2004年,俄羅斯政府稅收收入就比2003年增加了3200億盧布。
          這一計劃也引起俄民眾的關注。在俄《消息報》網站的相關報道后,有網民留言稱,“‘國退民進關鍵是誰在進?是普通百姓在進么?恐怕不是吧。更多的應該是最富有的那一群人俄羅斯基礎專家委員會科里切夫斯基稱,盡管私企目前占俄企業大半,但俄國內的稅收卻主要依賴于國企,國企才是國家發展的支柱。他說,魯爾石油公司(私有)去年的收入比俄羅斯石油公司(國有)要多好幾倍,但后者上繳的稅收卻比魯爾石油公司多。
          在原蘇聯時期,盡管大力發展國企造成輕重工業發展不均的后果,但蘇聯從農業國迅速成為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工業大國。1969年,前蘇聯重型卡車制造商卡瑪斯重卡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中心;1977年,蘇聯汽車產量突破200萬輛,居世界第五,轎車比重達到64%。而現在,俄每年要從中國進口30萬臺汽車發動機。
          美歐用國企化拯救危機
          不僅在俄羅斯,近來在美英等西方國家,國企問題也引起激烈爭論。上世紀80年代初,撒切爾和里根就任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后,掀起一場世界范圍國企私有化浪潮。然而在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英美國有企業的數目卻顯著增長,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和大公司等業界巨頭紛紛提出要求政府援助。美英許多媒體感慨稱,沒想到最后是國企化拯救了經濟。
          歐洲大規模的國企出現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上世紀30年代至今,歐洲共經歷了三次國有化和三次私有化浪潮。上世紀80年代是法國國有化程度最高的時期,2000名員工規模以上企業幾乎都是國企,全國有4300多家國企,營業額占全國40%。在德國,目前國企仍占全國企業總數一成左右;在意大利,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大多屬于直接國有間接國有企業范疇。有美國學者寫道,西歐資本主義變質,很少有人意識到歐洲多國政府已在50個最大公司中的一半擁有直接控股權,許多人熟悉的公司,如雷諾汽車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瑞典鋼鐵公司,政府都是唯一或最大的持股者。
          在歐洲,許多學者認為,由于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存在自然壟斷,供應商可以通過提高收費標準來賺取高額利潤。在此情況下,就有必要建立國有企業,并對其進行嚴格監管。自1982年起,法國國鐵從半私有的公司轉為國有,法國鐵路此后取得迅速發展,成為歐洲高鐵線路最長的國家,法國國鐵用從票價較高的高鐵中獲取的利潤,來內部補貼發展普通線路。英國鐵路部門1997年完成私有化,但其后5年,不僅鐵路票價連年上升,而且接連發生13起嚴重事故,共導致59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許多人認為這是私有化導致的企業注重短期利益、長期投資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2003年,英國政府決定由有政府背景的鐵路網公司從私營承包者手中收回所有鐵路維護權。
          長期以來,美國壟斷了大型客機制造業,歐洲企業雖然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但財力有限,市場有限。為打破美國企業的壟斷,歐洲多國政府用參股等形式共同進行空中客車系列產品的研制和生產。
          在上世紀的私有化浪潮中,日本也將大量國企私有化。日本電力、交通等行業,私營企業成為主體。東京電力公司就是世界最大的私營核電公司。但在去年3月的大地震中,隸屬于東京電力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造成當地損失慘重,賠償總額大大超過東京電力的承受能力,日本政府最后只能注資1萬億日元將其國有化,負責承擔全部賠償。因此在大地震后,日本掀起了一場對私有化的批判風潮。一些日本媒體稱,東電追求高額利潤,根本沒有花心思去維護安全系統,這才導致這場災難。幸虧政府將債務全部承擔下來,否則由此導致社會動蕩的局面簡直難以想像。《日本經濟新聞》呼吁,在關系到國家發展命運的行業不應讓私人資本全部掌握。私人資本是以追逐利潤為唯一目標,一旦破產,債務將不了了之。而國家運營會以公共利益為目標,企業風險會低很多。
          日本官民合作保社會穩定
          在亞洲,日本、韓國在戰后經濟迅速追趕美歐,國企為其經濟的崛起立下過汗馬功勞。在韓國,除了政策性銀行及作為準國家機構的中小企業振興公團、資產管理公團、韓國能源管理工團外,還有大量國家投資或控股的實體企業,如韓國電力公社、韓國道路公社、韓國鐵路公社、韓國航空公社等。從上世紀60年代起,隨著韓國政府推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在私營企業規模偏小的情況下,由政府出面設立了很多公營企業,并在韓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1963年韓國經濟中公共企業所占份額為6.98%,上世紀70年代則維持在9%左右,1989年則上升為11.9%
          為了打破國企的壟斷,提高國企的效率,韓國曾經進行大規模國企私有化,曾將電信市場完全民營化。不過,隨著韓國電信市場完全私有化,雖然市場競爭加劇,但民眾的通信費卻猛漲,在經合組織OECD中僅次于墨西哥。《韓民族新聞》抱怨說,隨著民營化的推進,有關民生的價格猛漲,以通信費為例,即使總統出來要求通信企業降價也不好使。
          日本政治經濟學者田村昭彥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二戰后日本私營企業根本無力與外國競爭,因此國企當時成了日本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的代表,讓日本把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利用起來。日本很多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公路、機場等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攤費用建設好并運營起來。不過后來日本國企出現了機構臃腫、巨額赤字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日本政府開始部分出售國有企業的股份等,但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是維系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如果全面、迅速私有化,日本經濟肯定是一顆隨時爆炸的炸彈,國家命脈可能被別國掌控。田村認為,國企和私企各有長處,應當將國企和私企各自長處結合。
          國企改革謹防極端
          在中國學界,有關國企改革的問題存在一些爭議。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者茅于軾對國企持否定觀點,但他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一些自然壟斷性行業,比如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電網、電站等,國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因為國家的力量很強,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難事。這些壟斷行業,即使私有化,政府也必須要加強監管,因為如果沒有競爭,任何一個私企老板都可以隨便給產品定價,那老百姓就會遭殃。他說,從國際上看,印度和菲律賓基礎設施落后,就是政府和國企太弱,什么事情都搞不成。美國當年成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因為該河流經的地區涉及的面很廣,由政府出面,更容易協調各方利益,更快解決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周戰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政治上和戰略上考慮,一些提供公共物品的行業,如國防建設、道路、水利設施建設等,或者由于利潤低,或者由于民企沒有足夠實力,國企應該成為主體。
          有學者稱,許多國家都曾經歷過國有化-私有化-國有化的反復過程。歐洲學者曾在《私有化的局限》一書中稱,謹防極端是歐洲各國應吸取的教訓。法國長期保持國有經營的國鐵公司被稱為最佳壟斷企業,保持高盈利和高社會服務職能的平衡;在德國,《反限制競爭法》從法律層面確保有國企,無壟斷,按照德國人的說法,德國不存在任何只許國企經營,不讓私企準入的領域。

          (本文章摘自《環球時報》)

        相關新聞: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