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0su05"></rp><rp id="0su05"></rp><cite id="0su05"></cite>

    <cite id="0su05"><form id="0su05"></form></cite>

        光明日報:西方憑什么抹黑我國企!

        瀏覽量:2042 作者: 來源:國資委網站 時間:2012-05-10 【字號:

         

        時間:2012-05-10  原文作者:趙立平

         

          近來,一些西方政客找到一個所謂中國國有企業問題的新話題,大肆炒作。它們指責中國政府對國企進行“補貼”,搞不正當競爭,“對中國的貿易伙伴們非常有害”。其實,關于中國國企的類似言論多經不起推敲,毫無道理可言。

          歷史地看,國有企業與資本主義幾乎同步發展。二戰期間,隨著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加強,西方各國國企數量增多,二戰后獲得快速發展。1946年,英國將英格蘭銀行收歸國有,隨后國有化涉及煤氣、鋼鐵、運輸、造船、飛機等多個行業。法國曾先后三次掀起國有化浪潮,領域波及金融、電力、交通、核能等大部分行業,到1982年底,國企投資總額占到全國投資總額的36%,成為歐洲國有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與韓國的國企也為其經濟騰飛貢獻巨大。由此可見,國企絕不是中國的特有事物,而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結果。

          橫向地看,國企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一而同,但都不容忽視。如果以國家所有資本占企業資本總額51%以上為國企標準的話,世界上七成以上的石油資源是由各國國企控制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西方盛行,許多國家開始大搞私有化,但國企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并沒有、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仍占有一定的份額,以德國為例,國企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為10%左右。股權混合型國企是當前西方政府參與企業的主要形式,像著名的雷諾汽車公司等大型企業,政府都持有相當大的股份。為打破美國壟斷,歐洲多國政府擁有控制權的空客公司普遍被認為是經營得最成功的“準國企”。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日本政府不得不向東京電力公司注資1萬億日元,將其國有化。“官民合作”式的混合型國企是日本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總的看,國企在西方國家仍然發揮重要作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同樣不能沒有國企。

          客觀地看,中國國企發展良好,前景喜人。經過多年改革創新,國企已成為勞動生產率高、盈利能力強、國際競爭力大的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年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5%。國企的成長之路始終是與改革相伴隨的,特別是2002年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國有經濟從不具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層面實現退出,國企現代企業制度穩步推進,內部市場化進程大大提高。中央企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實現整體上市,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要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國國企所取得的成就絕不是十全十美的,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步顯現,但瑕不掩瑜,存在的問題將通過改革逐步解決,絕不能因此造謠中傷,甚至徹底否定國企。俄羅斯戰略企業被私人寡頭和外國資本控制的慘痛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近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一直將發展中國家視作其商品傾銷地和原料來源地,西方企業亦始終處于優勢地位,令它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有一天能和它們平起平坐,一決雌雄。在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下,西方企業競爭力日益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于是,西方世界再次開動輿論機器,對競爭力越來越強的中國國企進行瘋狂圍剿,本質上就是要削弱中國企業競爭力,力圖捍衛其經濟霸權寶座。我們應當冷靜觀察,深入思考,堅持做大做強國企不動搖,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世界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我們的大國復興之路才能更加堅實。

         

         

          (本文章摘自510《光明日報》)

         

        相關新聞: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